走进尊龙凯时

NEWS

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实验避坑指南:尊龙凯时助你选择正确抗原修复液,避免无效结果!

来源:裴哲贤 日期:2025-03-22

在多重荧光免疫组化(mIHC)实验中,你是否曾遇到过这些常见问题:目标抗原信号微弱、背景噪音严重,甚至出现组织脱片现象?这些实验中的“翻车现场”可能都是因为选择了不合适的抗原修复液!今天,我们将为大家揭开不同抗原修复液的差异,帮助你轻松避开实验中的“深坑”。

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实验避坑指南:尊龙凯时助你选择正确抗原修复液,避免无效结果!

一、抗原修复液的重要性

在使用甲醛固定的组织样本中,抗原表位通常会受到遮蔽,致使抗体难以结合。抗原修复液的功能正是通过特定的pH值和配方,“撕开”抗原的“保护层”,使目标信号清晰可见。由于不同抗原的“藏身位置”各有不同(如细胞核、细胞膜或细胞质),因此修复液的选择直接影响信号的强度与特异性,甚至可能决定实验的成败。

二、四类常用修复液的选择

1. 柠檬酸缓冲液(pH 6.0)
适用场景:细胞膜/细胞质抗原(如CK19);缺点:对核抗原(如ER、PR)修复效果较弱,高温容易导致组织脱片;避坑提示:若用于核抗原,可能出现“假阴性”或背景噪声!

2. EDTA缓冲液(pH 8.0-9.0)
适用于核抗原的“救星”:如乳腺癌样本中的ER、BRCA1,采用EDTA修复后阳性率显著提升!
优势在于高pH值可以更彻底地破坏蛋白交联,信号强且背景干净。

3. Tris/Tris-EDTA缓冲液(pH 9.0-10.0)
专为敏感型抗原设计:适合弱表达抗原,尤其是接近生理pH(7.0-7.4)的样本;注意:长时间高温修复可能损害组织结构。

4. 胰酶法(pH 3.5±0.2)
虽为小众但至关重要:通过酶解暴露抗原,适合某些特殊表位;风险在于过度消化可能破坏组织形态,必须严格控制修复时间!

三、三个实验优化技巧

1. 修复液间的交互影响
每轮染色后务必更换修复液!残留的修复液可能干扰下一轮抗体的结合,导致信号交叉污染;建议:每轮染色后使用PBS彻底清洗,并更换新鲜的修复液。

2. 修复方式至关重要
高压热修复:适合耐高温样本,可更彻底地暴露抗原;微波修复:较为温和,但需反复优化时间以防止局部过热;酶解法适用于脆弱组织,但务必注意过度消化;抗体洗脱液:适用于冰冻切片和细胞爬片的修复。

3. 预实验不可忽略
同一样本可尝试不同修复液进行对比,参考指标包括:
✅ 目标信号强度;
✅ 背景噪声水平;
✅ 组织完整性(是否脱片)。

四、总结:修复液选择一览表

修复液类型 最佳pH 适用抗原 注意事项
柠檬酸缓冲液 (abs9248) 6.0 膜/浆抗原 (CK19) 不适用于核抗原,高温易脱片
EDTA缓冲液 8.0-9.0 核抗原 (ER、PR) 信号强烈
Tris-EDTA (abs9342) 9.0-10.0 弱表达抗原 控制修复时间,避免过度消化
胰酶法 3.5±0.2 特殊表位抗原 严格计时,防止组织碎裂

为了更好地进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实验,分享这篇文章到朋友圈并截图发送至后台,即可领取《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实验操作手册》!

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实验经验:使用过哪些修复液?遇到过哪些问题?欢迎留言讨论!
尊龙凯时将助你科研之旅不迷路,获取更多实验干货!

关于尊龙凯时产品线:涵盖多种试剂盒(如mIHC、IHC、凋亡检测、ELISA等)、细胞培养相关产品、分子生物学服务及定制服务(含抗体、蛋白等)。

上一篇:人肾上腺皮质腺癌细胞NCI-H295R研究与尊龙凯时的生物医疗创新下一篇:林可霉素检测试剂盒使用指南 - 尊龙凯时酶联免疫法

全国客户服务热线
15963570778 总部地址:济南高明区欧阳街道53号

欢迎关注尊龙凯时官方微信或拨打客服电话详询!

  

尊龙凯时官方微信